司南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部分内容勘正(2009年6月版)
作者:芜湖市物理教研大组  人气:
    
   次  时间:2009年06月10日  星级:
   
    
八年级
1.八年级教科书 第一章 第一节 P6页  倒数 第一行
       教科书原文内容:“……可闭合或开启?”      应如何回答?
依教参说法为:链牙相互啮合或脱开。(更进一步分析,有待商讨。譬如,合力、分力、摩擦等)
      2.八年级教科书 第三章 第二节 P41
 “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表示”  应改为“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数多少来表示
P38"声音的传播"的实验是可以听不到声音的,没有必要猜想.
(有待商讨)
3.八年级教科书 第三章 第二节 P42
响度、音调、音色是决定乐音的三个特征  应改为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、音调、音色
(这种更改有待商榷)
P42 有规律,但是难听的声音,属于?
4.八年级教科书 第四章 第一节  P51
光源的概念表述不准确   改为“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”更贴切
5.八年级教科书 第四章 第一节  P52
作光路图时光线的虚实:实际光线用实线
6.八年级教科书 第四章 第一节 P53页图4----13 
       教科书原文内容:“光线为虚线”    “ 应改为实线”
7.八年级教科书 第四章 第二节 P54页图4----15 
       教科书图:“铁架台放在左边”  应: “铁架台应该放在右边”
    
8. 八年级教科书 第四章 第二节 P56页  “实验探究”
       实验中,玻璃板的作用是什么?如何回答?
参考:A.作为特殊的镜面,反射光线成像;B.玻璃板透明,方便实验者观察到“像空间的物体”,便于确定像的位置,便于比较物像大小以及到镜面的距离。
方便物体与像进行比较(方便观察镜子中的像大小 位置 测量物、像到镜面的距离);
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知虚像
9.八年级教科书 第四章 第三节  P59
光的折射概念中,在介质前应加 “透明”
(有待商榷)
10.八年级教科书 第五章 第二节 P83页 图5—11、图5—12和P136图8—3
这些图的力的作用点画法不同。  “力的作用点应该明确地画在受力物体上”
11.八年级教科书 第五章 第三节 P86页 图5—17
实际实验中刻度是不均匀的。
12.八年级教科书 第五章 第四节  P89
在计算题中,如没有对g的取值要求,则应该取9.8N/kg。但若按10N/kg计算,中考评卷时一般也算正确
P91结论是: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……
13.八年级教科书 第五章 第五节 
P96页课本中没有介绍减小摩擦的方法。    应该增加“减小摩擦的方法有:减小压力、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和加润滑剂”
........
 
 
   
    
- 上一份资料:沪科版八年级全册课本后记及修改说明
 
- 下一份资料:2012新沪科版八年级课本全册封面和封底
 
  
 
 
    
 
   
    八年级
1.八年级教科书 第一章 第一节 P6页  倒数 第一行
       教科书原文内容:“……可闭合或开启?”      应如何回答?
依教参说法为:链牙相互啮合或脱开。(更进一步分析,有待商讨。譬如,合力、分力、摩擦等)
      2.八年级教科书 第三章 第二节 P41
 “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表示”  应改为“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数多少来表示
P38"声音的传播"的实验是可以听不到声音的,没有必要猜想.
(有待商讨)
3.八年级教科书 第三章 第二节 P42
响度、音调、音色是决定乐音的三个特征  应改为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、音调、音色
(这种更改有待商榷)
P42 有规律,但是难听的声音,属于?
4.八年级教科书 第四章 第一节  P51
光源的概念表述不准确   改为“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”更贴切
5.八年级教科书 第四章 第一节  P52
作光路图时光线的虚实:实际光线用实线
6.八年级教科书 第四章 第一节 P53页图4----13 
       教科书原文内容:“光线为虚线”    “ 应改为实线”
7.八年级教科书 第四章 第二节 P54页图4----15 
       教科书图:“铁架台放在左边”  应: “铁架台应该放在右边”
    
8. 八年级教科书 第四章 第二节 P56页  “实验探究”
       实验中,玻璃板的作用是什么?如何回答?
参考:A.作为特殊的镜面,反射光线成像;B.玻璃板透明,方便实验者观察到“像空间的物体”,便于确定像的位置,便于比较物像大小以及到镜面的距离。
方便物体与像进行比较(方便观察镜子中的像大小 位置 测量物、像到镜面的距离);
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知虚像
9.八年级教科书 第四章 第三节  P59
光的折射概念中,在介质前应加 “透明”
(有待商榷)
10.八年级教科书 第五章 第二节 P83页 图5—11、图5—12和P136图8—3
这些图的力的作用点画法不同。  “力的作用点应该明确地画在受力物体上”
11.八年级教科书 第五章 第三节 P86页 图5—17
实际实验中刻度是不均匀的。
12.八年级教科书 第五章 第四节  P89
在计算题中,如没有对g的取值要求,则应该取9.8N/kg。但若按10N/kg计算,中考评卷时一般也算正确
P91结论是: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……
13.八年级教科书 第五章 第五节 
P96页课本中没有介绍减小摩擦的方法。    应该增加“减小摩擦的方法有:减小压力、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和加润滑剂”
........
- 上一份资料:沪科版八年级全册课本后记及修改说明
 - 下一份资料:2012新沪科版八年级课本全册封面和封底
 


会员登录
用户评论
(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与本站立场无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