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科版《第三章 声》教材分析
作者:本站  人气:
    
   次  时间:2006年08月30日  星级:
   
    
本章概述与课程标准要求 
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二个主题“运动和相互作用”中的一个二级主题。内容标准要求如下: 
(1) 通过实验探究,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。 
(2) 了解乐音的特性。 
(3)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。 
(4) 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。  
声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最初接触到的物理现象。本章让学生通过对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,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;声的传播需要介质;声波是波的一种,频率越高,音调越高;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等等这些内容,对声波的初步了解,有助于学生以后对光波、电磁波的学习;教学中须使学生认识到音乐的美妙,让声为人类服务,又要知道噪声的危害以及防止噪声的途径,初步养成关于防止声污染的环保意识。 
这一章主要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。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中安排了两个实验探究,并在发展空间的家庭实验室中也设计了探究声的反射和共鸣的活动,让学生经历多个物理探究的过程,通过观察物理现象,培养多种能力,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。 
示波器、话筒:话筒可以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。示波器可以将电信号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。一般将被测电信号从Y输入端输入。 
  
本章常用仪器 
  
音叉:是用来演示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仪器。使用时,要用音叉槌敲击音叉。 
  
本章课时安排建议 
  
本章共五节,建议用5课时完成,具体课时安排如下: 
第1节 什么是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课时 
第1节 乐音的特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课时 
第1节 奇异的声现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课时 
第1节 噪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5课时 
第1节 声与现代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5课时 
复习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课时 
  
   
    
- 上一份资料:教科版《第二章 走进实验室》教材分析
 
- 下一份资料:教科版《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》教材分析
 
  
 
 
    
 
   
    本章概述与课程标准要求
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二个主题“运动和相互作用”中的一个二级主题。内容标准要求如下: 
(1) 通过实验探究,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。 
(2) 了解乐音的特性。 
(3)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。 
(4) 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。  
声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最初接触到的物理现象。本章让学生通过对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,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;声的传播需要介质;声波是波的一种,频率越高,音调越高;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等等这些内容,对声波的初步了解,有助于学生以后对光波、电磁波的学习;教学中须使学生认识到音乐的美妙,让声为人类服务,又要知道噪声的危害以及防止噪声的途径,初步养成关于防止声污染的环保意识。 
这一章主要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。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中安排了两个实验探究,并在发展空间的家庭实验室中也设计了探究声的反射和共鸣的活动,让学生经历多个物理探究的过程,通过观察物理现象,培养多种能力,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。 
示波器、话筒:话筒可以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。示波器可以将电信号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。一般将被测电信号从Y输入端输入。 
  
本章常用仪器 
  
音叉:是用来演示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仪器。使用时,要用音叉槌敲击音叉。 
  
本章课时安排建议 
  
本章共五节,建议用5课时完成,具体课时安排如下: 
第1节 什么是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课时 
第1节 乐音的特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课时 
第1节 奇异的声现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课时 
第1节 噪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5课时 
第1节 声与现代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5课时 
复习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课时 
  
- 上一份资料:教科版《第二章 走进实验室》教材分析
 - 下一份资料:教科版《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》教材分析
 


会员登录
用户评论
(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与本站立场无关)